拉脱维亚储能:欧盟送钱、中企抢滩,这个波罗的海黑马藏着18%-25%IRR机遇

创建于10.24
当立陶宛储能市场因补贴政策被热烈讨论时,同属波罗的海三国的拉脱维亚正悄然崛起。这个2025年刚完成电网“独立革命”的国家,用“40%频率波动缺口、70%跨境项目占比、欧盟基金兜底” 的独特优势,成为储能投资者眼中的“价值洼地”。更关键的是,科华数能、禾迈等中企已率先落地标杆项目,一场抢占东欧能源转型红利的竞赛已然打响。

一、电网独立+绿电暴增:储能成“刚需中的刚需”

拉脱维亚的储能热潮,始于一场关乎能源主权的“电网脱钩战”。2025年2月,随着与俄罗斯BRELL电网彻底断开,拉脱维亚通过LitPol Link通道正式接入欧洲大陆电网,但输电系统运营商(TSO)Augstsprieguma tīkls的数据显示,脱钩后区域电网频率波动幅度骤增40%,传统调峰机组根本无法应对秒级响应需求。
可再生能源的爆发式增长更让储能需求雪上加霜。近四年,拉脱维亚风电、光伏装机猛增55%,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达42%。立陶宛Green Genius公司砸下超1亿欧元在当地建太阳能园区,2026年投运后年发电量将超150GWh,若不配套储能,弃光率可能突破10%。更别提与爱沙尼亚联合推进的300MW混合海上风电场,欧盟直接强制要求配储比例不低于15%
“现在电网稳定全靠储能撑着。”拉脱维亚国家电力公司(Latvenergo)工程师在禾迈20MWh储能项目现场坦言。这个2024年末投运的项目,采用智能液冷控温技术,能精准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成为区域电网稳定的“压舱石”,如今二期已在筹备中。
0

二、欧盟送钱+本土铺路:政策红利已到账

对投资者来说,拉脱维亚最诱人的是“欧盟输血 本土加速”的双重政策礼包,每一分支持都精准落地在项目成本上。
欧盟基金的“真金白银”早已到位。400亿欧元规模的创新基金,对储能与氢能融合项目最高补贴30%投资成本;连接欧洲基金(CEF)更直接资助跨境储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风电配套储能项目的并网成本被覆盖50%。Green Genius的光储园区已凭借这些政策,成功申报创新基金补贴,大幅降低初期投入。
本土政策虽未出台独立补贴,但“绿灯信号”明确。2025年Q3,灵活性资源扩容计划进入细则公示阶段,明确优先核准BESS替代燃煤调峰机组;2026年还将出台强制配储标准,光储项目补贴预计上浮10%。这种“欧盟兜底+本土加码” 的组合,让项目抗风险能力远超预期。
0

三、中企抢滩+跨境爆发:项目落地潮已来

拉脱维亚的储能赛道上,中企正从“技术输出”升级为“项目主导”,与欧洲企业共同掀起落地热潮。
中企标杆项目抢先落地
  • 禾迈20MWh样板工程:作为拉脱维亚大型储能标杆,采用HoyPrime一体化集装箱系统,通过智能液冷技术适应波罗的海温差,不仅能参与电网调频,还能在能源平衡市场套利,合作伙伴C3直言“其工程管理能力超出预期”,二期9月即将开工;
  • 科华数能工商业突破:为当地生态农厂定制1.1MW/2.4MWh液冷储能方案,将电芯温差控制在±1.5℃内,即便冬季严寒也能稳定运行,毫秒级故障切换功能确保农厂生产不受电网波动影响;
  • 赢科数能批量交付:拿下15台258储能柜订单,通过AI算法实时监测电价与风光出力,实现“低谷充电、高峰放电”的智能调度,为电网削峰填谷提供“中国方案”。
跨境项目成主战场
70%的规划项目都带着“跨境基因”:50MW/100MWh里加湾海上风电配套储能,靠欧盟CEF基金覆盖40%成本,专门服务波兰电网调峰;40MW/80MWh拉脱维亚-立陶宛互联储能,由三国联合出资,成为波罗的海电网协同的核心枢纽。这些项目不仅避开本土市场规模限制,更能享受跨国电价差红利。
0

四、18%-25%IRR可期:现在入场正当时

拉脱维亚的投资价值,最终落在“高确定性、低竞争”的收益上。依托波罗的海区域火热的辅助服务市场,当地储能项目IRR可达18%-25%,远超西欧成熟市场的6%-10%
具体来看,收益账清晰可见:二次自动频率恢复储备(aFRR)服务年收入达12万欧元/MW,里加湾项目仅靠这项服务就能快速回本;若叠加电力套利,冬季峰谷价差可进一步放大收益。enervis指数显示,欧洲储能项目平均收益已达14.78 万欧元/MW·年,而拉脱维亚因竞争较少,实际收益更具优势。
更关键的是“窗口期优势”:2026年本土配储政策落地前,欧盟基金申请竞争压力小,项目获批周期仅需6个月,比西欧快一倍。作为波罗的海氢能源走廊核心节点,储氢与电化学储能融合项目还能拿额外补贴,进一步增厚收益。

五、入场指南:三类玩家的最优路径

拉脱维亚的储能机遇虽好,但选对赛道才能把握红利。不同类型投资者早已明确发力方向:
产业投资者:绑定跨境与绿电项目
优先对接里加湾海上风电、Green Genius光储园区等已获欧盟资金的项目,可借鉴禾迈模式——通过技术输出绑定本土合作伙伴(如C3公司),从设备供应升级为EPC总包,锁定长期收益。
设备供应商:瞄准气候适配需求
拉脱维亚冬季严寒、夏季温差大,对储能设备稳定性要求极高。科华数能的液冷方案、赢科的智能温控系统已验证市场接受度,可重点推广适应东欧气候的标准化产品,通过北欧分销商快速渗透市场。
财务投资者:聚焦欧盟基金覆盖项目
优先选择CEF基金或创新基金加持的项目,如拉脱维亚-立陶宛互联储能,这类项目资金来源稳定,且跨境属性能对冲本土市场规模限制。目前已有3个超30MW项目进入融资阶段,正是切入良机。
别等政策落地再进场
当西欧储能市场陷入价格战,拉脱维亚正用“欧盟补贴+刚需缺口+中企技术适配”的三重优势,打开东欧储能的新大门。这里既有禾迈20MWh项目这样的现成样板,又有里加湾跨境项目这样的巨型蛋糕;既能用18%-25%的IRR保障回报,又能借波罗的海能源走廊布局长期生态。2026年本土强制配储政策落地前的这段时间,正是成本最低、竞争最小的黄金窗口期。当别人还在研究报告时,科华数能们已经用项目证明:拉脱维亚的储能故事,不是未来时,而是进行时。
想获取《拉脱维亚欧盟基金申报指南》或中企标杆项目技术方案?通过邮箱📫或电话📞联系我们,即刻发送完整版资料包!

联系我们

Leave your information and we will contact you.

关于我们

产品

商业储能

住宅储能

光伏

新闻资讯

案例分享

行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