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弃光、电网波动、拉闸限电......这些曾让企业头疼的能源问题,如今正被一套套悄然崛起的储能系统化解于无形。
凌晨三点,某工业园区因电网负荷骤降突发电压波动,生产线设备即将停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园区配置的储能系统瞬间启动,毫秒级切换至离网模式,保障了生产线的连续运转。
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当下储能技术在工商业领域应用的现实写照。在园区工厂角落,一个个集装箱大小的储能系统正静默运行,它们白天充电,夜晚放电,成为企业不折不扣的“金色电源”。
储能崛起:工商业的“应急守护者”
随着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电网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更是对电力系统的韧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储能,这一曾经被忽视的技术,正悄然成为工商业电力系统的稳定基石。
从应对突发停电到平滑电网波动,从利用分时电价到提升绿电消纳,储能系统正在多重角色中灵活切换,为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保障。
现实困境:企业用电之痛
作为经济大省和用能大省,江苏最大用电负荷已超1.56亿千瓦。同时,随着超1亿千瓦的新能源并网,白天光伏发电量大时用电压力低,傍晚光伏发电骤降时用电压力急剧攀升。
“这种陡升陡降的负荷特性,对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运行处处长仇晨光表示。
而对于广大工商企业来说,这种挑战更为具体和尖锐。
光伏弃光造成电能浪费。以山东华勤集团为例,尽管安装了屋顶光伏,但因无法全部消纳,造成了资源的白白浪费。
电费支出居高不下。面对不断拉大的峰谷电价差,企业如何有效降低用电成本,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供电可靠性面临考验。无论是极端天气导致的停电,还是电网负荷波动造成的电压不稳,都时刻威胁着企业的正常生产。
案例解析:储能的多维价值与全球实践
国内应用:从削峰填谷到能源保障
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工商业储能项目——华勤绿能30MW/60MWh储能项目在兖州区成功并网运行。
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采用整套宁德时代储能系统,有效解决了企业屋顶光伏弃光而造成的电能浪费问题。项目并网后,每年可提升光伏消纳能力约2190万度,并通过科学利用峰谷电价差,每年可减少企业电费支出约668万元。
河南省首个“2.5MW/8.359MWh磷酸铁锂+0.5MW/2MWh全钒液流”混合储能项目示范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双技术路线,实现了优势互补:锂电负责短时高频次充放电,钒液流担纲长时深充放。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预计全年为园区节省电费超260万元,投资回收期<5年。
出海典范:中国技术点亮全球能源转型
2025年10月,204台标有“CORNEX”标识的电池预制舱从宜昌楚能新能源生产基地出发,发往保加利亚,构成一个总容量达1020MWh的“超级充电宝”。这批产品完美适配保加利亚的新能源场景需求,将服务于该国的“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存储基础设施”项目,帮助提升风能和太阳能在其电力结构中的占比,确保国家电力系统稳定。
该项目从接单到交付仅用了4个月,展现了中国制造的能力和承诺。产品循环寿命突破12000次,能量密度较传统方案提升40%,并通过了62项严苛安全测试,获得了欧盟所需的权威认证。
2025年9月,东方电气集团在阿联酋签下了位于阿布扎比、总容量近1吉瓦时(GWh) 的电网侧储能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这不仅是阿联酋最大规模的电网侧储能项目,也是东方电气在海外市场承接的最大储能工程,标志着中国电力装备巨头正式进入阿联酋市场。该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阿布扎比电网的调峰与调频能力,支撑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
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由中企参建的全球最大光储一体化项目已于2025年10月启动。这一巨型项目装机容量高达5.2吉瓦,并配备总容量为19吉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
其中,中国电建负责承建项目的北侧区块,包括2.1吉瓦光伏和7.6吉瓦时储能。项目预计2027年投运,每年可减少约57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预测系统和虚拟电厂技术,实现清洁能源的稳定输出。
技术突破:储能系统的智慧升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储能系统已经从简单的电能储存设备,演变为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中心。
混合储能技术:通过不同储能技术的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如河南混合储能项目中,全钒液流电池具有本征安全、不燃不爆的特性,支持100%深充放,循环寿命>20,000次,容量零衰减,适合长时深充放场景。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EMS):如慧明谦EMS作为混合储能的“智慧大脑”,实现毫秒级PQ控制+分钟级SOC均衡+小时级电价预测,多算法并行。自适应切换“锂电高频+钒液流深放”模式,电池利用率显著提升。
构网型储能技术:国家电投四川公司色达“光伏+构网型储能”新能源项目,完成四川省首次县域黑启动试验。在色达孤网期间,该项目为色达县客运站、医院等重点供电场所,源源不断提供了安全、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
国际视野:全球储能应用洞察
储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全球共识,海外市场也在加速布局。
在澳大利亚,Wärtsilä公司正在建设该国最大的DC-coupled混合电池系统。这一项目反映了混合储能资产与同地可再生能源发电相结合的趋势。
项目采用DC-coupled技术,通过直接耦合太阳能发电与电池存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失,捕获原本会被限制的太阳能,显著提高了项目经济性和系统效率。
在美国,Ameresco公司在亚利桑那州部署的规模最大用户侧电池储能系统已开通运营。这是一个50MW/200MWh电池储能系统,为北美领先的钢铁生产商Nucor公司而建。
与此同时,Alliant Energy公司已经开始在威斯康星州运营该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电池储能系统——一个100MW/400MWh电池储能系统。
走进华勤集团的园区,30MW/60MWh储能项目正在安静运行。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电力银行”,在电费低的谷段充电,在电费高的峰段放电,每年为企业节省电费668万元。
在江苏,整合了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抽水蓄能科学调配、电动汽车接网备用等多形态储能调峰技术的区域储能调峰体系,正发挥着电网“时空调节器”的作用。
【关于我们 | About Us】
我司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先进储能系统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致力于将前沿的储能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深度结合,为客户定制安全、高效、经济的工商业储能、家用储能、微电网、户外电源及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对于您的企业而言,储能可能不仅是下一个成本控制点,更是未来竞争力的护城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配置储能的策略千差万别,但目标一致:构建更坚韧、更经济的能源体系。
- 您所在行业将如何被储能技术改变?《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或许能给您答案。欢迎邮箱📫或电话📞联系我们,即可获取这份重磅行业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