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曼群岛:储能项目全球融资的隐形支点

创建于11.14
远不止是“避税天堂”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项目已成为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然而,这类项目通常资本密集、周期长、风险高。在众多跨国储能企业的项目架构中,开曼群岛的身影频频出现。
普通观点认为其作用仅为“避税天堂”,但深入剖析后会发现,开曼群岛实则为储能项目提供了风险隔离、资本运作与合规平衡的战略支点。

项目基石:特殊目的载体的核心价值

储能项目公司通常以特殊目的载体(SPV) 的形式成立,这是所有架构设计的起点。SPV的核心价值在于:
风险隔离盾牌:SPV是独立的法律实体,其资产与负债与母公司完全分离。当某个海外储能项目发生债务违约或法律纠纷时,追索范围将被严格限制在该SPV的资产之内,如同一道防火墙,有效保护了母公司整体的资产安全。
高效融资工具:SPV可以作为独立的融资平台,以其自身持有的项目资产和未来现金流为基础,发行绿色债券或进行股权融资。投资者仅关注项目本身的质量,而非母公司的整体资产负债情况,从而降低了融资门槛和成本。
资产证券化基础:SPV是实现资产证券化(ABS)的关键。它能将储能电站未来稳定的电费收入等收益权"真实出售"并打包,转化为可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金融产品,帮助项目方快速回笼资金,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

现实应用:储能融资的三种开曼架构实践

模式一:新能源巨头海外上市与融资的"标准配置"

代表企业:众多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海外子公司
架构应用
公司的创始人或管理层会在开曼群岛设立一家控股公司(这就是一个SPV),作为未来的上市主体。这家开曼公司通过一系列股权关系,控制位于中国境内的实际运营公司(通常通过香港公司再投资内地,以享受税收优惠)。
案例体现:虽然宁德时代最终选择在A股上市,但其为吸引外资和进行海外布局而设立的众多子公司,普遍采用了类似的离岸架构
价值所在:开曼群岛在这里的作用是作为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资本平台,便利地吸收了全球美元资本,并为企业日后分拆海外业务上市(如储能项目)铺平了道路。

模式二:储能项目资产证券化与风险隔离

代表模式:将储能电站的未来收益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
架构应用
项目公司在开曼群岛设立一个独立的SPV,将储能电站的资产和未来收益权"真实出售"给这个开曼SPV。随后,开曼SPV以这个电站稳定的未来电费收入作为支撑,向全球机构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或绿色债券
案例体现:全球基础设施融资普遍采用此结构。例如,普洛斯(GLP)的物流地产资产证券化、一些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的融资,都采用了类似的开曼SPV结构来持有资产并发行证券。
价值所在:开曼SPV实现了完美的风险隔离——投资者的追索权仅限于电站资产,使得一个重资产的实物项目,转变为了一个可在资本市场上流动的金融产品。

模式三: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海外项目

代表模式:黑石、KKR等国际私募基金的投资架构
架构应用
私募股权基金为某个特定的储能项目,在开曼群岛设立一个项目SPV。基金的资本通过开曼SPV投入到目标项目中,SPV成为该项目的合法持有者。项目产生的利润先汇集到税负几乎为零的开曼SPV,然后再分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
案例体现:几乎所有跨国私募股权交易都采用这种结构。例如,当高盛或麦格里这样的投行牵头投资一个澳大利亚的大型电池储能项目时,项目公司的注册地很可能就在开曼群岛。
价值所在:实现了风险隔离(一个项目出事不影响基金的其他投资)、融资便利化(为单一项目向银行融资),并为投资者提供了税务优化。

创新前沿:区块链技术赋能储能项目融资

随着能源转型进程加速,创新的融资模式不断涌现。2025年11月,西班牙公司Turbo Energy宣布与Taurus和Stellar发展基金会合作,启动了一个可再生能源融资代币化试点项目
该项目将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太阳能和电池装置的债务融资进行代币化,目标是创建一个可扩展的框架,为全球商业和工业太阳能项目融资
这种基于区块链的代币化模式,允许碎片化的链上融资,使更多投资者能够参与清洁能源项目的融资,代表了储能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现代挑战:不可忽视的合规要求

随着全球税务透明化进程加速,纯粹的"空壳公司"已难以为继。利用开曼架构必须直面并满足以下合规要求:
经济实质法:从事"相关活动"(如控股、融资)的开曼公司,必须在当地拥有足够的实体存在,包括办公场所、雇员和当地董事。
税务信息透明化:在CRS和FATCA框架下,开曼的金融机构需向合作方税务机关报送非居民账户信息。这意味着中国投资者通过开曼SPV获得的收益信息,很可能被交换回中国税务机关。
BEPS 2.0全球最低税:根据这一新规,跨国企业集团在其运营的每个辖区的有效税率不得低于15%。这直接削弱了纯粹利用零税率避税的效果。

架构设计与未来展望

在实践中,企业通常采用多层架构来平衡效益与合规。例如:
中国母公司 → 开曼控股公司(上市/融资平台) → BVI/香港SPV(中间控股) → 项目运营地公司(如东南亚)
在此架构中,开曼位于顶层,发挥其资本运作和上市优势;中间层可能利用香港与内地及他国的税收协定降低预提税,底层公司负责具体运营。这种设计确保了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实现风险隔离、税务优化和融资便利。
将开曼群岛视为储能项目的"避税天堂"是一种过时的认知。今天,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法律健全、资本自由、高度国际化的战略枢纽
对于志在全球化布局的储能企业而言,合理利用开曼架构,意味着构建了风险防火墙,保护核心资产;拿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敲门砖,拓宽了融资渠道;搭建了高效的全球资金调度平台。
最终,成功的关键不再是如何钻漏洞,而是如何在享受开曼群岛传统优势与满足新时代全球合规要求之间,进行前瞻性、动态化的战略规划与架构设计

联系我们

Leave your information and we will contact you.

关于我们

产品

商业储能

住宅储能

光伏

新闻资讯

案例分享

行业前沿